泗阳县中医院石志乔:大医精诚 润物无声
他,前额宽阔,慈眉善目,一身正气; 他,平生只爱三件事,钻研中医、弘扬中医、传承中医; 他,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全国基层优秀名老中医药专家,58载从医生涯,实现自我超越; 他就是泗阳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,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人,江苏省名中医,宿迁市名中医——石志乔。 传承经典 传播精华 古人说:不为良相,便为名医,石志乔1968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毕业,短暂的在省城大医院进修后,他便怀着对振兴家乡中医事业的赤诚之心,毅然回到泗阳,开启了他无悔而精彩的从医生涯。 他幼承家教,酷爱中医、偏爱经典、擅用经方、善于总结,平素上班审病立法、处方用药、常记录留底,目前记录本已有五六十本。在认真学习基础上,撰写医药学术论文30余篇。退休以后,还不改初心,钻研热情不减,并写成《老中医经方歌括译释》一书,于2013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。 他在门诊上班各科均看,尤其潜心脾胃病诊治研究已50年,临床以重脾胃著称,主张在各科各病的调治过程中始终顾护脾胃,他自制“开胃方”和“醒脾方”,随病情需要随时用上,为无数患者解决了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之苦,并由此使诸重症、难治之症逐渐向愈。 坚守临床 真情奉献 每日清晨,石老踱步走进医院,门诊外已排起了长龙。“我只吃石医生开的药,他的药吃了舒服。”早上6点多从卢集镇赶过来排队挂号的王姨十分开心,她说她在石志乔这里看病已经有15年了,当年因为孙子上吐下泻,听别人介绍找到了石志乔,于是孙子只吃了一剂药就好了。她发现这个医生不仅医术高明,而且对病人很好,十分亲切、细心,也很体谅病人,从来不会用很贵的药物,从此他们全家人有 什么不舒服都会找石志乔。尽管每次过来找石志乔看病都要排队,但是他们说等再久也要等到他! 他在58载的从医路上,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一位医者的责任和付出,多名摆脱疼痛折磨的腰腿痛患者,多名重新站起来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,多名恢复健康的糖尿病患者,多名四处求医无奈慕名寻诊的患者,均见证了他在疑难杂症方面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。找他治病的人远远超出泗阳县,徐州、淮安、连云港周边县市前来寻诊者络绎不绝。 授业解惑 弘扬岐黄 他有一颗传承中医的热心,弟子数十人,对来对师承弟子认真负责,严格带教、诲人不倦,身教重于言教,他曾在卫校执教中医,就努力钻研教材、认真备课,注重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,经常把与中医有关的诗词歌赋或医林掌故应用到教学实践中,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。 他写的“中医课导入七法”一文,发表在国家级杂志《中医教育》上,并获得省卫生厅苏卫教【93】5号文的通报表扬。他在教学《中医儿科学》时,把全书各病之证方均编成了歌诀,深受学生的欢迎。这些歌诀经他整理加工已写成《好学易记中医儿科学证方歌括》一书,已由人民军出版社出版发行(2015年5月)。 他撰写的《简化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推演法》一文,获得全国《时珍杯》医药学术论文大奖赛一等奖、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“国际优秀成果奖”、淮阴市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,该文后被《四川中医》在“理论探讨”专栏发表,列全本杂志第三篇,在全国有一定影响。 【名医名方】开胃消胀方 组成:姜半夏10g、茯苓15g、陈皮10g、甘草6g、白芍15g、麦冬15g、三棱10g、莪术10g、木香10g、鸡内金10g、厚朴10g、枳实10g、焦山楂15g。 功能:和胃疏肝,养阴通络 主治:胃脘部痞塞胀满 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,分2次服,2周一疗程,可连服2-3个疗程。孕妇禁用。 方解:方中姜半夏、陈皮、茯苓理气和中,木香理气解郁,鸡内金、焦山楂消导食积,枳实、厚朴行气消滞,白芍、麦冬和胃养阴,防止燥药伤阴,三棱、莪术行气祛瘀、消积止痛,甘草调和诸药,全方组方体现了《内经》中“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”以通为用的理论,选药有攻有守,有动有静,通不伤正,补不滞邪,临证中审证求因,辨别寒凝、食积、肝郁、血瘀、湿热,酌加温胃散寒、消食导滞、疏肝理气、祛瘀通络、清利湿热等药,使脾升胃降,气化得行,中州自和矣。